首页学习园地理论研究

关于“不见面”网上开标的几点思考
信息时间:2021-12-22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现阶段我国疫情有了常态化的趋势,为了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稳妥开展,“不见面开标”模式已成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最迫切最实用的方式之一。2020年起宁波市鄞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研发出一套“不见面”开评标系统,在近一年多的试用过程中,既品尝到了这种新模式的优点,又遭遇了各种实践中的突发状况。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鄞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时总结归纳,形成了自己对“不见面”开评标模式的几点不成熟思考:

一、“不见面”网上开标的优点

一是招投标主体便利化参与。“不见面开标系统”集合远程身份认证、CA登录、开标签到、解密、唱标、参数抽取、提疑、询标、开标记录(顺序是否准确)等功能,将实体开标大厅“搬”至线上,并以视频直播形式展现开标室现场的全程情况。节省投标人时间、人力及财力成本,真正实现开标“不见面”、投标“零跑腿”,也缓解交易中心开标场地压力,降低管理成本。

二是招投标数据智能化存档。系统将直播视频实时存储并生成开标流程证据链,便于监管人员对交易各环节数据进行来源、去向追踪;开标结束后,开标明细自动传输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公布和备案;同时,投标文件传输至评标系统供专家评审。无论是投标人、代理机构、专家评委、交易管理人员等都通过系统实现在线全交易、交易全留痕、留痕全保存。

三是招投标全程透明化监管。监管人员通过系统可对多个项目同时在线监管,确保开标过程合法合规;社会公众可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实时观看所有开标直播,也可事后回放查看,形成“部门监管、公众监督”的合力监督管理新局面,有力破解“熟面孔”“老关系”“围标串标”等招标疑难问题。

开标不见面,交易看得见,线上不见面,线下面对面。“不见面”网上开标斩断了投标单位和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发生的不正常接触,将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成功隔离,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效防范了“暗箱操作”,更好地保障评标专家评审的独立性。

二、“不见面”网上开标暴露的问题

问题一、对网络的依赖和网络软件性能质量要求过高

大家知道,“不见面”网上开标是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开标活动完美迁移至网上,网络是一个最基本载体,所有的操作必须建立在互联网上。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比如:网络卡顿、突然断电,服务器故障,这就会导致开标流程突然中止,进而影响整个开标,必须等到网络通畅才能继续。同时,系统对于投标人所处环境的网络质量、电脑软件配置要求也很高。一旦投标人所处环境网络质量下降,软件未能及时更新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投标人签到、解密等开标操作。招标代理人员进而只能从签到联系方式中寻找投标人的联系方式,十分的不便。

解决方法:在开标时,可以开启备用的线路,线路间互不冲突或者影响。这样可以做到一旦使用线路发生突发状况或者因流量过大导致网络质量不好时,备用线路就能及时开流,保证整个开标能有序进行。不会因为网络问题影响整个开标进程,减少网络问题对整个开标过程的影响。在开标系统中设置提示,一旦投标单位的软件不能适用于系统,及时提醒更新,避免出现投标人等到投标截止日期时才发现问题,避免投标人产生损失。

问题二、招标代理的业务素养参差不齐

日常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招标代理对整个系统不熟悉。不清楚整个“不见面”网上开标的流程,在开标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没有相关预案,手足无措,只能向相关系统人员“求救”。处理完问题后又不及时总结,最后导致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解决方法:交易中心需经常召开业务学习会,加强对招标代理的培训,强化其责任心。通过全真模拟操练,让招标代理熟悉系统、流程,了解遇到同类问题的正确处理办法。同时,可通过加强对招标代理的考核,比如年终考核,日常动态考核等方式,增强招标代理工作的严肃性,全面提升其业务素质。

问题三、投标人对模式的适应性有待加强

“不见面”网上开标是近几年的产物,需要参与各方都能熟练应用电脑网络。对于习惯了传统线下模式的投标人,特别是中小企业老板,很难一下子适应新的投标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投标人对电脑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不见面”网上开标系统的不了解,导致开标过程中不能按时按规签到;也出现了部分投标人不会制作电子投标文件,不会上传电子投标文件,导致上传文件失败导致废标等情况;更有部分投标人因不会操作或不当操作,最终导致项目流标。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现象,因为投标人对系统操作的不适应而增加了投标成本,甚至造成项目招投标进程的拖延。

解决方法:交易中心在系统投入使用的早期应加强对投标人的培训,帮助投标人熟悉“不见面”网上开标系统的了解,增加其对使用系统的信心。通过网上模拟操作,不时开展模拟项目实战操作,让投标人对系统的操作流程熟能生巧。

目前,“不见面”网上开标模式已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的主流模式,它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添砖加瓦,同时进一步提升招投标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革的进程。 

文章来源:宁波市鄞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