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监督员学习园地

CT采购质疑投诉集中在哪些方面?
信息时间:2025-09-30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CT采购质疑投诉集中在哪些方面?

 

CT已成为公立医院等采购人重点采购的设备。在CT采购项目中,采购人应注意避开哪些“坑”?当前,CT采购的质疑投诉主要聚焦在哪些环节?怎样减少质疑投诉?

 

“这是今年收到的第5起CT采购项目的质疑函了,因为评审因素设置的问题。”一位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坦言。CT作为公立医院常用的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数量多,质疑投诉也多。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梳理了全国30多起投诉处理案例发现,评审因素的设置是争议最多的,占比超八成。

 

要求核心部件与主机同品牌属于差别歧视待遇

 

CT核心部件为球管、探测器和高压发生器。记者发现,多个CT采购项目要求上述核心部件与CT主机为同一品牌,该要求屡屡引发供应商的质疑、投诉。例如,某市中心医院CT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将“球管、探测器、高压发生器与主机同一品牌”设为评审因素,不是同一品牌不得分。

 

“不能将‘同一品牌’设为评审因素,否则构成‘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朱萧俊认为,“CT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在国内销售的CT须完成注册审批。注册时,监管部门会对其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CT只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即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要求‘同一品牌’实质上是在限制国产品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王其光认为。实践中,“CT核心部件与主机同一品牌”的要求只有少数供应商可以达到,很多国产品牌的CT生产厂家并不具备自主研发生产球管等核心部件的能力。

 

据了解,采购人提出此类要求,多出于兼容性与售后服务的考量。“确保设备稳定、售后有保障是医院合理需求,但不应以‘同一品牌’来限制。”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付严忠建议,采购人可在采购文件中对核心部件的兼容性、售后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也可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

 

不得以科研需求为由将科研论文设为评审因素

 

另一类高频质疑投诉源于CT采购文件的商务部分将“科研论文”设为评审因素。例如,某省CT采购项目,招标文件规定,“所投机型相关科研论文,每篇0.03分,满分3分”。某供应商对此提出质疑,采购代理机构答复称:该项目采购的CT供三甲医院使用,这类机构科研需求高,先进设备更便于相关人员开展研究。因对质疑答复不满,该供应商向财政部门提起投诉。最终,财政部门认定科研论文不得设为评审因素,投诉事项成立。

 

医院为何有科研需求?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郭旭东解释道:“医院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临床,提出更好的疾病治疗解决方案。例如,一些新型CT能提供传统设备所不能提供的图像信息。那么,这些图像信息能否辅助特定疾病诊断?原本只能通过磁共振检查发现的疾病,如今能否通过CT检出?这就需要医院进行科研。”

 

“‘科研机型’是指该设备能够支持临床科研、技术科研相关的检查及研究工作,这类机型常会配备专用于科研的测量、图像分析等软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曹扬博士说,“需要注意的是,在CT采购中,采购文件将论文设为评审因素并不合适,可能构成‘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某些品牌机型因上市早、市场占有率高,积累的论文数量多;而一些新品牌或新型号的CT,即便性能已达到相关标准,在科研成果积累上往往也不及老品牌。”

 

朱萧俊从政策层面分析,《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规定,评审因素需与投标人所提供货物、服务的质量相关。科研论文数量与CT的质量优劣、功能完善度等核心指标无直接关系,也无法体现供应商履约能力。若供应商擅长学术研究但产品技术不过关,却能凭借论文数量获得高分,可能导致采购人采购到与需求不匹配的产品。

 

如何减少质疑投诉?根据市场供应定好重要参数

 

如何减少CT采购的质疑投诉?怎样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多方采访后了解到,其核心在于做好事前预防,尤其要加强采购需求调查与采购文件编制的源头把控,同时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

 

临床要什么市场有什么需求调查后选择合适排数与扫描速度

 

事前预防是减少CT采购质疑投诉的核心,需从“摸透需求”和“做细采购文件”两方面发力。“采购需求调查要摸透‘临床要什么’和‘市场有什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郭旭东建议,“需求调查应由临床、设备、财务等多部门协同参与,在控制预算的同时,避免需求脱节;技术参数要做好市场调研,明确哪些是多数供应商可满足的通用参数,哪些是少数供应商能达到的特殊参数。”

 

“设备性能必须与临床需求匹配,做好技术参数论证后,应结合医院业务量、诊疗方向选择合适排数和扫描速度的CT。例如,胸痛中心需高速CT以缩短诊断时间,而基层医院可优先考虑性价比高的中端机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顾澄珊从机型选择角度建议。

 

“CT的使用场景涵盖急诊、门诊、科研等,核心功能包括常规扫描、心血管成像、肿瘤筛查等。其诊疗方向众多,例如,在腹部外科,高排数CT可用于急腹症快速诊断;在神经内科,则多用于脑血管造影。”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工作人员进一步举例说明CT使用场景应与功能相匹配。

 

“采购文件编制环节,内容须严谨、全面,不留‘模糊地带’。”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朱萧俊强调三点:一是要明确CT的核心指标,并根据采购需求划分为实质性参数、重要参数和一般参数;二是商务条款要完整,需载明质保期、售后服务等关键内容;三是建议对采购文件开展内部多部门交叉审核,重点排查参数设置是否具有指向性等问题。

 

信息要公开 答复质疑要及时避免质疑升级为投诉

 

即便采购人事前准备充分,若事中流程不规范,仍可能引发供应商的质疑投诉。采购人需通过“事中管控+事后闭环”,让采购全流程经得起检验。“CT采购事中管控的重点是‘透明化’。”一位医院采购负责人说,“信息公开是消除供应商疑虑的关键,许多供应商质疑的原因并非‘未中标’,而是‘不知为何未中标’。因此,采购人需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原则。”

 

对于事后处理,采购人要高效答复质疑。质疑答复的核心是“高效专业,避免问题升级”。“收到质疑后,采购人应当及时答复,必要时邀请原评审委员会协助答复,确保结论客观公正。若质疑成立,采购人应当依法处理,避免由质疑升级为投诉。此外,若前期发生质疑,也可以邀请质疑供应商参加验收,公开验收结果,接受监督。”朱萧俊说。